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大江收藏 > 正文

赏石三唱

时间:来源:大江文化浏览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郭明兴/文  尹儒洪/藏石 

 
  青蛙

       一块幽绿的长江玄武岩石,呈现眼前,它多像一只昂头觅食的青蛙,静静地蹲伏在荷叶上。裸袒的肌肤温润细腻,似披着一层翠绿色的轻纱,缠绕着生命的隐秘;健美的体态丰腴光亮,眼瞪猎物蓄势待发的动感栩栩如生。

       它蕴含着大自然最原始的灵真,幻化成世间无数的感慨和赞叹,这不禁让我想起童年的家园,引发忆起那离我们渐渐远去的蛙声。

       那一年初冬,石友儒洪独自在大渡河滩上寻觅,蒙蒙细雨非但没掩蔽他的眼帘,反而让他脚下的卵石显露明晰。在历经三小时徘徊之后,江风传送来一个惊喜,一只奇特的“青蛙”虽与他不曾相邀,却如赴旧约,终究了却了独行者的一份情缘。当他那一双僵冷的手捧起蛙石,居然还能感觉到岁月的体温依然炽热。

       藏石者由衷感谢上苍的造化和给予,满怀虔诚地将蛙石供奉为神,并把这一时刻,永远珍藏在他记忆的行囊里。说真的,苍天不负有心人!如若说这是智者明澈,那必然是临水而知,沉寂千万年的蛙鸣,也唯善听者耳闻。

       有人说,它不过就是一块寂寞的石头。是的,它是石头,寂寞的石头,但寂寞有时是一种无音的天籁,正如此时无声胜有声,与青蛙石默然对视,不经意间,他或许会给你带来一种莫名的感动。

       峨眉山月,柔和着他多彩的梦境,盛满他痴痴相望的神情;大渡涛声,牵动他悠远的思念,弹拨起浪漫动人的心弦。当青藤爬满窗棂,当绿叶串起风铃,在清风的摇曳下,藏石之主突发感慨:“好石斋”里的青蛙也会有了生命的感应!

       静卧于夜的无垠,听取蛙声一片。蛙噪犹唱同一首歌:“我和你,心连心,同住地球村。” 呵!青蛙石,我和你,共同守望我们心灵相约的窗口,就是守望我们之间不变的诺言!

(该石曾获得“四川省第二届天府奇石精品展金奖”,并载入《中华长江奇石精品大典》)


 

郁金香 

       奇哉!美哉!风逝无痕,水去无迹,光亮的卵石上却悄然生成一株黑色的郁金香。真如魔术大师一般的点绘,方寸之地,居然石面对称,花心相映,艳美成双,若是搜尽天下奇石,我相信,那她绝对就是举世无双了!

       “花如解语还多事,石不能言最可人。”(宋·陆游)就那么几支简约的叶片,包容着一片纯净和尊贵,就那么一根秀挺的脊梁,却高举火炬,将青春和激情燃烧。真的没想到,一块奇异的花石,竟然也能幻化成爱的使者,合手捧出心的祈祷,留给世界一道绚丽。

       郁金香可谓花中雅士,黑色郁金香更是魅力难挡。早在19世纪,法国作家大仲马就盛赞它“艳丽得叫人睁不开眼睛,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”。黑色郁金香被视为稀世奇珍,她的含蓄隽永、雍容气度、孤傲品性,全都蕴含在婷婷玉立的风骨里。

       有人说这是一株花神,但谁能知道,这株花神的花种取自何方?我敢肯定地说,它不会是来自小亚细亚,也非来自“郁金香之国”的荷兰,更不会去17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御花园里采集。

        一块异花奇石,经历过高原雪山的崩塌跌宕,经受过大渡河浪涛的冲击打磨,圣洁的洗礼使它变得更成熟、更坚强。今生今世,它渴望一种宁静,于是,毅然抛弃身上的泥垢,从此告别荒废和凄凉。

       它将内在的质朴、率真和高雅,裹进了郁金香的花瓣,凝集成蓓蕾欲绽的形象。要不是为执意保守一些生命的隐衷,郁金香石早就把一个深藏的秘密公开:她出生三江,祖籍乐山,属于中国!面对当今纷繁的世界,柔媚的芬芳伴着古老的传说绽放,不容置疑,她,就是21世纪享誉天下的 “黛颜美人”、“绝代佳丽”!

        鲜花再美,花期一过,自然就会凋零,唯有石花花开不败,永不失色。人生的轮回辗转于日升月落、花开花谢,心醉在如歌的春天里,想必谁都有过这样的叩问: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拥抱春天?应该以怎样的艳丽把生命炫耀?

        静谧无言中,凭着一份温暖的惦记,我感受到郁金香不同一般的芳香,终于读懂了她铭刻在石头上的花语——生命的历程就是一场灿烂的比拼!没有经历过惊涛骇浪的磨砺,就不能凝炼成永恒的精彩和美丽!

        呵!这是人文的气息,也是自然的寓意。

(该石获“2009年中国(昆明)东盟赏石文化博览会铜奖”,载入《2009年中国观赏石》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

坐看云起时 

       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,这是唐代诗人王维脍炙人口的诗句。不知是何机缘,千古上苍似用双钩笔法,竟然也在一块灰褐色石面上绘成这样一幅诗意画。

       一片宁静的浮云,舒坦自如地铺展在高远的天空;流水尽处,一位衣着阔绰、美髯飘然的老者,泰然乐之,盘腿而坐,仰面朝天,久久凝望着……

       图案石借用王维诗意为题铭,构图简练,纹理清晰,比例匀称,虚实相生,形象地展示出行吟者寻水之兴刚尽,观云之趣又生的情景。此石尽管不太圆展,但其文化意蕴深邃,雅与俗相得益彰,它不仅溶进了唐诗中不朽的名篇佳句,而且还深蕴着浓厚的禅意机理,真是天成之美,令人惊叹!

       按石道之论,此石也可称为禅艺石。问及藏家:何为禅?答曰:禅,就是自然而然,禅就如山中的清泉,可以洗涤心里的尘埃;禅就如天上的白云,舒卷悠悠,逍遥自在。石头也是有生命的,赏石讲究“心性”,不仅要用慧眼,而且要用心灵,从中去“渐悟”或“顿悟”一些事理,其心智便会与大自然产生共鸣。

       尝试着解读这一奇石,我不可抑制的喜欢。一石一诗一画凝集一体,如同拂来一阵清爽的风,让人心情顿时释然,继而产生无比愉悦的神妙悟感。

       人生总是在希望与绝望间徘徊,可以这样说,一个人,如若能坦然于水尽云起时,他已经具备了一种智慧。平静地对待得失,需要人生的气度,即使真的面对绝境,能做到不悲哀,不颓废,永远保持一颗平静的心,那他定会变得更加成熟,更加睿智。

       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。如果说这奇石上的画,描绘出了行吟诗人淡泊自如、超然物外的风采;那么它的精巧玲珑,也早就超出原石的本身,已然化作藏石主人的一种心情。

       悠悠不绝的闲适,平平随缘的安详,正是儒洪先生形神状态的写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