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新闻动态 > 行业动态 > 正文

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全国政协记者会答记者问

时间:来源:大江文化浏览:

“政协委员谈:坚定文化自信,讲好中国故事”2017年3月7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记者会在京召开。

\

本次会议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刘长乐、冯骥才、苏士澍、成龙、海霞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、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。

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记者会,苏士澍全国政协常委、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,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答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提问。

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:我有一个问题请问苏士澍委员,我们知道包括您在内还有冯委员,这些年代表委员都在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,在这个过程中,书法进校园推进的情况怎么样?另外,国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2月21日叫做国际母语日,您也在推动全国汉字书写日,推动情况怎么样了?现在是网络数字时代,汉字的书写推广应该怎么去做,您有哪些思考呢?

\

苏士澍:刚才记者的问题问得很好,我作为两届政协委员,都在为书法进课堂奔走呼吁。2009年我在全国政协大会发言,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,看到孩子不好好写字,拿笔的姿势都是这么拿,看来传统文化在孩子们身上有一点远了。后来教育部接到我们的通知以后,把书法进课堂发了通知。到2014年,我又提出写好中国字,做好中国人,得到广泛好评。现在书法已经进课堂了,去年一年多的时间,我走了20多个省将近上百所学校,良莠不齐。影响书法进课堂的原因是什么?还是缺老师。

苏士澍:现在来看,今天有很多学校毕业的本科生、研究生、博士生,都是在美术或者国文里学书法,书法没有列为一类学科,所以这些毕业的学生没有办法到学校当老师。这个问题怎么解决?经过调研之后,各地都有不同的办法,有的1+1,请书法家和老师一起,还有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,现在中国书协、中国文联和教育部用五年到七年的时间,翰墨薪传,培养7000名书法老师,都是在校的老师,慢慢在逐步解决。但是,现在我走了这么多市一看,现在有一部分有书法课,但是没有老师,有的时候老师来了就上一堂课,没有老师就上不了。现在需要我们和教育部门好好地把书法教师的岗位和编制解决好,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。

苏士澍:从网上看,写好中国字、做好中国人,从自己做起、从现在做起,得到了很好的反响,不仅书协名誉主席沈鹏、张海,美协名誉主席靳尚谊,主席刘大为,还有经济学家厉以宁、教育部长李卫红,还有北师大党委书记刘川生等,对于书法进课堂、传统文化进校园给予大力支持。我想,落实国家传统文化传承工程,书法进课堂必不可少。我相信在未来的几年内,我们在教育部领导下,书法进课堂会全面开花。

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记者会,苏士澍全国政协常委、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,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答中国文物报记者。

中国文物报记者:我请问苏士澍委员。苏委员好,目前中国古代书画保存的状况是怎样的?古代书画在保存修复和复制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什么?怎么解决?还有就是作为国家行业主管部门,怎样对书画中的真品监管加以改进?谢谢。

苏士澍:刚才提的三个问题,第一个是现状,第二个是修复复制,第三个是监管。我先说说保存的现状。20世纪80年代、90年代在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下,以谢辰生、徐邦达、启功为首的七人鉴定小组对全国各个博物馆进行了普查,主要是书法和绘画。书法里包括卷轴画,碑帖还有田野的碑刻都没有进行调查,经过老先生们8年的努力,对全国做了一个很好的调查和了解。我是文物出版社的,文物出版社出了一套8年总结中国古代书画图目,其中对国家各博物馆藏的主要国宝,一类文物、二类文物、三类文物,一共是20117件作品进行了编目。后来随着中宣部的号召,成立美术全集,文物出版社又把中国这些古代绘画整理出全集,把中国历代的书法真迹做了《中国法书全集》,一共是1849件,绘画2000多件。经过整理以后,对我们国家古书画就有了一个摸底,这些书画在博物馆里是国宝级和一类文物。

苏士澍:改革开放以后,博物馆都在兴建,储藏和保护很不错,但是良莠不齐。比如故宫、上博、南博、辽博都很不错,但是在一些小的地方,这些古书画都是上千年了,大家都知道《九成宫》,都知道欧阳询,欧阳询写的墨迹在哪儿呢?既不在台北故宫,也不在北京故宫,在辽宁省博物馆,这都是溥仪带出宫之后,人民鉴定家杨仁恺从东北一件一件收回博物馆,从唐代到现代能看到书法大家欧阳询亲自写的《梦奠帖》,你想想多么珍贵。但是对于它的保护、传承、爱护,还不是那么太尽人意。所以我说,像晋唐以来的古书画,对于它们的修复和复制还存在诸多问题。

苏士澍:还有以前修复古书画的时候,故宫、上博、南博、辽博都有这方面的能力,现在对于古书画能够揭裱的只有故宫博物院了。我们宋版书、明版书,都是在国家图书馆,国家进行抢救性工程做得非常好,但是在书画这方面还不敢揭,为什么?揭一次就损一次。如何加强修复和保护是关键的问题,不是说没钱,是人才缺乏。所以,在能够修复的只有故宫博物院,但是面对上万件的古书画,拿出来一次就等于毁坏一次。现在随着印刷术逐渐提高,都跑到我们亚昌来一起做,亚昌在这方面功不可没。今天的印刷术对古书画的复制还是很不错的,这个复制一个是印刷,一个是照相。但是,缺什么呢?过去像我在博物馆的时候有复制工厂,比如《万岁通天帖》、《簪花仕女》在辽宁博物馆有很多技法的临摹,这方面被我们的仿真复制代替了。这方面的人才还要加强。虽然现在印的跟真的一样,但是真能达到真的吗?还不行。大家一看仿真印刷很不错的,实际上和原物还有一定的距离,文物出版社在这方面也作了不少尝试。今后我们还要在文物局的领导下加强古书画临摹,光靠复制还不行。比如我们的作品已经都灰了,要想恢复原样,光靠复制不行,还得靠专业人员在那里一点一滴通过美术史的学习,通过对颜料的搭配,恢复原来的面貌,这靠印刷是解决不了的。所以,古书画复制还是一漫条长的道路。

苏士澍:另外在古书画复制当中要培养人才,希望我们不管是揭裱的人才,还是临摹的人才,这些方面在国家文物局方面要加强力量培养,使我们的古书画的文化传承下去。现在有高科技手段了,通过扫描恢复到原来的模样,可以靠高端的技术,靠互联网,靠大数据做。现在看看故宫,很多复制品非常好,但是只是为了宣传。在传承技艺上,还要靠我们的民族优秀传统技法来继承。这是第二个问题。

苏士澍:第三个问题,国家对真品的监管力度。现在国家文物局经过几次普查,对全国一类文物、重点文物都作了很好的工作。但是有待进一步挖掘整理。特别是对于平常不太注意的、民间作品还在库房睡觉。在这些方面,我们相信在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下,文物部门的人员不是缩减,应该增加。我们这次文物部门的政协委员、人大代表强烈呼吁,希望给从事文物工作的人员和博物馆人员增加编制,希望国家在文物修复、文物保护和文物管理上要加大力度。谢谢大家。